从外贸到做品牌,中国制造的大航海时代,如何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 | 萧田 中国出海的大环境越来越成熟,企业出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2022年1月19日晚间,“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辞去董事长一职,在业内引起热议。 还在去年,原
文 | 萧田
中国出海的大环境越来越成熟,企业出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2022年1月19日晚间,“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辞去董事长一职,在业内引起热议。
还在去年,原计划退休的梁稳根,称碰上第四次工业化革命浪潮,领悟到用大数据、微服务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给挖掘机联网的美妙,遂决定再大干十年。
然而时隔一年,即从台前转向了幕后。
细究其背后的原因,这一切也都有迹可循。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扛把子”,三一重工承接了过去5年上升周期中工程机械行业红利,成了暴涨5倍的大牛股。但自去年以来,由于设备更新周期,叠加房地产、基建投资遇冷,工程机械销量趋于减弱。三一重工股价开始经历“过山车”行情。
过去的一年里,三一重工从最高点50.3元/股,一路下行,截止到2月22日,收盘价20.38元/股,总市值为1730亿。
对冲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影响,服务于广阔的国外市场成为了三一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根据三一重工公告,掌舵者梁稳根辞职就是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三化”(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上。
事实上,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只是中国品牌集体出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家电制造、互联网企业,到服装服饰,再到食品消费,国内竞争渐趋白热化等众多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扩张海外领土。
出海,不再是单个企业短期的押注行为,而正在变成一个企业潜至深水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主流。在这个关键节点,财经无忌展望2022年,试图从以下三个角度分别探讨:
1、“走出去”为什么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2、当下中国企业出海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3、哪些布局全球化的企业能够抓住时代的红利?
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岁末年初,各种出海大会如期而至。许多出海从业者陡然发现,“参会的人明显变多了”。相比于早些年的冷清,去年底的出海行业峰会门庭若市。
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承压,“直面不确定性,并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成为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企业走出危机的长期课题,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出海就已成为中国各行各业最大的确定性。
在财经无忌看来,当下的中国品牌出海迎来拐点离不开四个最主要的因素:
其一,从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经济复苏的势头控难加速。加上去年部分行业遭到整顿等原因,正在不断削弱国人的消费力。
1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与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该报告将中国在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6%下调至4.8%,并提到,消费复苏乏力是IMF降低对中国2022年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也意味着,整个消费行业不仅要面临“图钉型”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还要面临疫情导致的居民收入预期压力,消费意愿下滑。
其二,从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来看,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孕育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各行各业跑马圈地之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竞争的同质化和内卷化。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
以当下最为火爆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几年前,造车新势力崛起,新造车企业一度成为创投圈的宠儿、融资不断。存活下来的玩家中“蔚小理”、威马、零跑、哪吒等玩家竞争越来越激烈。
除此以外,还有互联网行业、食品消费、餐饮业、服装时尚、手机行业等都面临这样的危机。也因为此,不少企业迫切的寻求差异化竞争。
其三,从面向社会颁布的政策上看,在外贸出口领域,国家也给予了一系列的指引。
去年5月,总理到浙江调研当地出海企业时,提出中国企业和品牌要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开展自由公平贸易;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15个RCEP缔约方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的3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显而易见,政策鼓励下的海外增量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其四,中国制造的生产标准和能力已经具备和世界巨头抗衡的能力,伴随着疫情带来的出口红利也将这一优势进一步放大。
10年前,“Made in China”这个词还只是“山寨”、“质量差”的代名词。而在今天,“中国制造”这个词的意义正在被更正迭代。
在去年的“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期间,中国品牌如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原创服饰、潮流玩具等颇为畅销,像科沃斯、Anntrue、Bedsure等中国品牌都在黑五网一促销季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文章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网址: http://www.zgdwmy.cn/zonghexinwen/2022/0224/2401.html